/ 阅贵·阅多彩 /
《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是贵州人民出版社策划实施的古籍文书整理出版项目,编校者王涛用十余年时间,以个人之力,搜集两万余叶福建家族契约文书原件,为目前可见的福建契约文书的最大个人藏家,用力颇勤。
拟分辑出版100册的《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所收入的万余件契约文书系首次公开。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上起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下至二十一世纪初叶,时间跨度四百余年,分布于福建省全境(目前以闽东为主)。2021年《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第一辑)》(全4册)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并邀请到贵州大学张新民教授、闫平凡教授为该书作序。
此批契约文书具有集中性、归户性、系统性、私藏性、时间跨度长、种类丰富、首次公开等特点,为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献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档案学等学科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一手材料,对保护文化遗存,促进乡村振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便于读者了解是书的相关信息,特将贵州大学张新民教授、闫平凡教授对该书的评点,以及该书编者王涛发表于《中国史研究动态》(2022年第1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摘录修改附后,以便于读者了解是书之特点及价值。
专家说
《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不仅体量庞大,内容丰富,而且类型特征突出,户属形态清晰,诚乃难得之大型文献整理专书。
(王涛)前后耗费十余年辛劳精力,积帙合编竟以上万计,乃有此煌煌资料纂辑之专书,为不断累积增多的福建文书整理成果,再添一份值得称道的青年学人成绩,而可以看到近百年来之学术发展大势,总是前启后承不断有新人崛起。
——张新民(贵州大学教授、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
就《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来说,这些契约文书记载了明清以来当地乡村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反映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历史事实,十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明清以来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在基层社会的运作实践。其归户文书完整,为宗族的个案研究和专题考察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闫平凡(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
作者言
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的特点及史料价值
文|王涛
十年来,天海斋(笔者堂号)陆续收藏百余户福建家族契约文书原件,计万余件,拍成图片约两万张。所藏文书上起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下至二十一世纪初叶,纵跨四百余年,分布于福建省全境(目前以闽东为主)。
这批福建家族契约文书具有数量较大、内容丰富,归户性强、系统关联,私人收藏、类型特殊等特点。对其整理、刊布,有裨于文化遗存的保护,可为学界提供一批“新史料”,填补了福建文书“发现”的部分空白,对推动两岸关系史、福建区域史、中国契约学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第一辑)已入选2021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其中收录的契约文书共3户,计892件,约占总收藏量的8.9%;时间上起雍正三年(1725),下至1952年,俱分布于宁德市屏南县棠口镇,分别为漈头村张氏、西村村石氏、小章村张氏。每一件契约文书均由编号、尺寸、题名、影印图片、录文、标点、注释七部分组成。
图书内页
一、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的特点
《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记载了乡土中国和农耕群体的历史,特点如下。
(一)数量较大与内容丰富
《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收录百余户,计万余件,就福建及全国已刊契约文书而言,数量较大。
所藏契约文书内容以田地、楼屋、粪寮等物的交易为主,另有族谱、借字、凭票、股票、门牌、讣告、婚书、科仪书、吉课书、分阄书、执照、投状、账册等,涉及土地流转、林木商贸、租佃关系、宗法制度、赋役制度、纠纷调解、生命周期、风土民俗等。
(二)归户性强与系统关联
《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按“归户性”收集、整理,且原则上归户到现今“村”一级行政区划。
文书之间系统关联。其一,按“地级市—县(区)—乡(镇)—村寨”整理归户,每一户内部按时间排序。其二,从明清、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间序列完备。其三,有经济类、法律类、生活类等,类型完备。其四,户与户之间的契约文书通过地缘、血缘、婚姻、社会交往等相互关联。
(三) 私人收藏与类型特殊
契约文书的系统性、规模性收藏多以公藏为主,私人系统性收藏较少。天海斋收藏、整理民间文献,有益于学术研究。其所藏类型特殊者举隅。
其一,特殊联契:所藏多联契约文书数量较多,最长者有七联契。
《天海斋藏福建家族文书·第一辑》
收入的七联契
其二,特殊年号:如袁世凯“洪宪”纪年,乾隆退位后仍袭“乾隆”纪年的文书。
其三,特殊抄本:如屏南杨氏家族两百年150余件文书,抄为一册。
其四,特殊标的:如常交易“粪寮”,体现传统农业“粪肥”的价值。
其五,重要家族:如宋儒朱熹,明工部尚书吴淳夫,清戍台名将黄礼鉁等名门家族;又如开辟闽东苏区、浙南特委书记郑宗玉(1908—1936),一等功臣、戍边英雄陈祥榕(2001—2020)等英烈家族;再如与汉族同住一村、和谐发展的畲族家族等。
二、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的史料价值
近代以来,甲骨学、敦煌学、徽学、清水江学等新学问之兴起咸因新材料之发现。天海斋所藏新材料,具有重要价值。
(一)填补福建契约文书“发现”的部分空白
《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填补了福建地区契约文书部分县(区)域、家族、支系等发现的空白,如目前填补了福州市永泰县、闽侯县,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县级市),三明市尤溪县,泉州市南安市(县级市)、德化县,南平市延平区、政和县9个福建县(区)域“家族契约文书”发现的空白。
(二)推进以“甘国宝”为纽带的两岸关系史研究
在《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中,4户属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家族,俱在宁德市屏南县。《屏南县志》载,甘国宝于乾隆年间两次出任台湾总兵,治台有方,深得百姓爱戴,加强了清廷对台湾的保卫和建设,“诰授正一品荣禄大夫”。甘国宝“一直是台湾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台湾民间成立了甘国宝文化研究会……(台胞)甘先生夫妇还回乡认祖并为甘氏祠堂题匾”。此4户甘国宝家族契约文书的发现,对研究戍台名将甘国宝的家族史及两岸关系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促进两岸甘氏族人交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促进以“名镇民村”及“传统古村落”为代表的福建区域史研究
为保护历史文化,国务院及福建省政府分批次评选出福建省境内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传统古村落”名录。目前《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进入“名录”的共36处,依托这些代表性的家族契约文书,研究福建区域史,进而考究传统中国国家与地方互动的发展轨迹。
(四)丰富了“中国契约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史料
近年,全国范围契约文书的收集、整理、刊布、研究方兴未艾,为“以契证史”的“中国契约学”学科探索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天海斋藏福建家族契约文书》丰富了“中国契约学”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史料,利于学者从法制史、社会经济史、民族学、历史地理学、文物学、文书类型学等进行多视角的综合性研究。
作者简介
王涛,甘肃天水人,堂号天海斋,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古旧文献、明清家具的收藏、整理与研究。主持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一项、贵州大学SRT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在《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著作一部。
—END—
编辑:张娜;校对:左依祎
审稿:黄蕙心;审签: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