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书资讯

新书 | 一书读懂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 2022-09-10 作者: 来源: [关闭] [打印]

/ 阅贵·阅多彩 /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的恢宏史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贯通历史、现在、未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特别约请45位专家学者撰文,从“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四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百年奋斗的伟大历史意义、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六个方面,深入阐释全会精神,并于2022年8月出版了《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家学者45人谈》一书。
为本书撰文的专家学者有: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长、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李文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颜晓峰;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阮宗泽等。
本书的45篇文章内容精湛、视角客观、视野宏阔,分析透彻、全面,每一篇都是上乘精品,读之令人振奋。对读者来说,阅读本书,可以更深刻地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神,读懂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崇高使命。
可以说,本书是解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神的高水平权威读本,适合每一位读者用心阅读。


内文选读

《决议》指出:“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和党在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宣布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样,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已宣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这次重申这个 战略安排,无疑也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一道军令状。既然没有做任何修改,说明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审视,这个战略安排的路线图是正确的,时间表是能够实现的。毫无疑问,前进道路上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存在许多严峻复杂的风险和挑战。这就需要用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坚持既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接续夺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胜利,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愿景。这就更加凸显了《决议》的创新性指南意义。

——石仲泉《伟大的政治宣言 深邃的理论指南》

十八大以来,党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是极端重要的工作。党深刻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就要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因此,党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思想,并基于文化自信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以唯物史观与历史主义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它克服了极端文化保守主义、“左”的和右的历史虚无主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在贯通、相互融合,保持了历史连续性与动态发展格局,极大增强了党和人民的文化自信,凝聚了社会各阶层的共识,提升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意识。
党深刻认识到,坚定“四个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李文堂《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主要成就》

中国道路,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开创出来的。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用这种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进而解决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与根本问题,促进中国走向成功。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寻求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贯穿四个历史时期的一条主线,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对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国根本问题的道路的探寻。在对中国道路探寻的历程中,我们党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促进中国成功、创造中国奇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意义和世界意义日趋凸显,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相比的优势不断彰显。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换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提出走自己的路,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中国道路探寻的艰辛历程。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但取得的却是“根本成就”。所谓根本成就,意味着:这个成就那个成就,这个奇迹那个奇迹,这个成功那个成功,归根结底,都只有到中国道路中才能找到合理解释,才能彻底找到真正的答案。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党“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决议》又强调:“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韩庆祥《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持敢于斗争的历史经验,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在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途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长征。这场新的长征在内容上不同于红军长征,但仍然要冲过激流险滩,一路抢关夺隘,仍然要发扬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战胜前进道路上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障碍、阻力压力,以新的伟大斗争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决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不为任何压力所屈服、不惧怕任何风险的百年大党。党能够在伟大斗争、伟大革命中夺取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也必然能够在新的伟大斗争、新的伟大革命中夺取新的长征的伟大胜利。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党要勇敢面对“四大考验”,要坚决战胜“四种危险”。这些严峻考验和重大危险,在新征程上不会消失,而且还会以新的形式反复出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执政时间越长,执政资源越多,执政力量越强,越是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时时刻刻敲响经受“四大考验”的警钟,事事处处防范“四种危险”的侵蚀。怎样才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给出的新的答案就是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是新的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就能够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新的优异答卷。
党和人民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开启新征程,进入新阶段,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到难不住、压不垮,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颜晓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方案已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药方。面对时代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中国给出了视野宏阔的答案,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针对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总是能提供让人耳目一新的理念和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特殊的方式表明,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呼声更加强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中国行动为全球携手战胜疫情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增强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叙事。全球发展倡议优先顾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犹如及时雨,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全球发展就不完整不充分。全球伙伴关系让中国左右逢源,朋友圈日益扩大,在国际人权斗争中获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支持。中国坚定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反对美国的“长臂管辖”,赢得了国际声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着眼于复兴中国、贡献世界,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国际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均有提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的目标是不断超越自我,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开启新征程,必将为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习近平主席强调:“让我们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阮宗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新局

—END—
编辑:张娜;校对:石昌倩
审稿:黄蕙心;审签:谢亚鹏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方式 版权合作

贵州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O2018 WWW.GZRMC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北路国际会展中心SOHO区D1栋A座

电话: 0851-86828770 传真: 0851-86828770

备案许可证号:黔ICP备16007285号-1 黔新出网版准字第82号

贵公网安备5201032000406号